对于军迷来说,照片上的美国人应该不陌生,头盔上的是4星,代表着他离美国军队最高军衔只有一步之遥,也代表着这是一位从军经历非常丰富的美国将军。美式的签名,英文的必胜整幅照片看上去就很美国,詹姆斯范弗里特,中国人熟悉他,并不是因为他曾在欧洲战场取下不俗的战绩,而是因为一个历史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 这是这位美国将军标志性的战术,为火力论制胜。展开说就是不计成本的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对敌实施强力压制和毁灭性的打击,意在迅速高效的歼灭敌有生力量,使其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上甘岭战役之前,世人都以为,“范弗里特弹药量”是无敌的,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上甘岭”这个中国战争史上高频出现的地名,其实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村庄名。 上甘岭本市两个无名高地面积加起来共3.7平方公里,两个高地后面山窝处有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甘岭,可就是这不足四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范弗里特指挥联合国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炸弹。正常情况下,美军进攻前火力准备通常会炮击40轮,而对上甘岭足足炮击了260轮,这样的炮火密度超过了二战以来的任何一场战役。 按照他们的设想,这样的火力密度下连蚂蚁都不可能存活,可43天里,联合国军900多场进攻,仍然没能拿下上甘岭,他们曾经56次冲上顶峰,可志愿军总会在不久后迅速的反攻,再次夺回阵地。范弗里特从来没有那么绝望过,一个炮弹都轰不倒的对手,拿什么可以击败他呢?他确信任何一个对手都扛不住这样的轰炸,除了那些拿着落后武器穿着单薄棉衣的志愿军,没人不好奇范弗里特弹药量,为什么没有压垮上甘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