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增速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5年,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00亿元,按照当年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这相当于540万中国人的全年收入总和。那么你有没有必要购买保健品?又应该如何避开不靠谱的保健品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曾经对保健品进行过定义,明确的指出保健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就是说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无论是关节炎、心脏病还是高血压,都不能靠保健品治愈,所有声称能治病的保健品无一例外全是骗子。而且虚假宣传涉嫌违法,这种东西大家可千万别乱买。实际上,保健品的研发和品控跟药品也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药品必须要被临床实验证明有效才可以获批上市,而保健品只要能被证明无害就可以拿到批文,所以同样是用来补充维生素C,这个药品单凭“国药准字”这4个字的含金量就比其他所有外表光鲜亮丽的保健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那么既然保健品不能治病,它又有什么用呢?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定义中,保健品是一种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在英文中,保健品被称为膳食补充剂或者食品补充剂,跟中国的定义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只要你保持正常均衡的饮食,就没有必要花大价钱吃保健品。那么如果平时确实无法保证正常饮食,是不是就可以吃保健品呢?答案是可以,但没必要。比如一个在电商网站上卖799元的正规保健品,它主推的原料是铁皮枫斗,也就是石斛。 石斛中主要含有水溶性多糖和菲类化合物,前者是多种普通食物中都含有的常见成分,后者则没有临床实验能显示它具备产品声称的增强免疫力功能。即便我们不能完全断定它毫无作用,但是有这799块钱,我们完全可以去医院做一次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症下药,肯定比自己碰运气吃保健品的效果要好得多。至于相关监管部门定义中提到的特定保健功能,请注意它前面的那两个字“声称”,虽然国家要求保健食品要通过实验和专家评审来证明它确实有保健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专家只进行纸面上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也只需要由第三方机构出具一份证明即可,所以保健品的具体功效基本上全看厂商自己愿意怎么说了。当然,如果有钱有兴趣购买和服用保健品也是个人自由,前提是至少我们得避开那些一定不靠谱的保健品。 第一,如果产品外包装上没有由卫生部食药监管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也就是小蓝帽子,请大家不要购买。第二,如果保健品的宣传词,或者推销人员在宣传的时候声称它可以治疗某种疾病,请大家不要购买。第三,如果产品包装或者推销人员宣称这是国家机密、自制秘方,其他地方买不到,请大家不要购买。第四,国家规定保健品的功效只可以从这27条内选择,至于那些声称具有更多功效的产品,请大家不要购买。另外,一款保健品声称的功效越多,基本上也就越不靠谱。最后,如果有保健品应免费试用,免费体检,免费健康咨询,免费联欢等活动作为噱头,甚至鼓励你带身边朋友一起买获得提成,这样的产品也请大家千万不要购买,而且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迅速离开推销现场,因为这种手段很可能就是传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