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人看来牙齿健康非常重要,所以刷牙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专家还建议每三个月就需要更换一次牙刷,但是在古代人们也会刷牙吗?当然会,而且古人从未放弃对清新口气的追求,甚至早在大约1000年前的中国人就用上了和现在差不多的牙刷。古人在很早以前已经有漱口的习惯,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内则”中所写的“鸡初鸣,咸盥嗽”就是证据。在没有牙刷的当时,古人只能使用样式丰富的漱口水,如有酒,醋,盐水,茶水等来对口腔进行清洁,从而达到拥有清新的口气。但是漱口花样再多,也无法把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所以古人不得不继续探索,寻求各式各样的刷牙方法。 在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有一位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拿着漱口的水瓶,右手的中指在摩擦牙齿,可以见得当时的人们其实也足够聪明,把灵活的手指最先当做刷牙的工具。手指虽然灵活,但清洁力度还是差点,于是后来人们还学会用手指缠着布来清洁牙齿,唐代的法门寺地宫出土衣物帐中就记有“揩齿布”。古印度僧人非常积极地找到了一种更加好用的刷牙工具,名叫齿木,其实就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杨柳枝。僧人会把杨柳枝的一端放在嘴里咀嚼,让里面的植物纤维散开像是一把刷子,然后反复磨他牙缝和牙龈,再把另一头用来刮舌头,刮完后把树枝的顶端咬出来一个尖来剔牙,最后用清水漱口。 你瞅瞅,一根小木棒让他们用的出神入化的。慢慢的人们发现不只是杨柳枝,其实其他植物的枝条也能用来刷牙,比如炸条、葛曼、槐等等,只不过杨柳枝由于质地柔软,所以更加好用。齿木成为了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是他们出行常带的18件之一。后来用齿木刷牙的方法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受到唐朝人民的欢迎,唐代的古医书《外台秘要》上就写道:用杨枝将一头咬软了,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即便是这样的齿木跟现在的牙刷相比差距还是很大,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牙刷实物是在辽朝时期的驸马卫国王古墓中被发现的。那是两把与现代牙刷样子十分相似的“骨刷柄”,虽然刷毛已经没了,但在牙刷徒步都有着两排共8个植毛孔,清晰又完整。 可见我国古人的惊人智慧,要知道欧洲的牙刷直到18世纪才出现。从古书记载来看,南宋时期的人们对刷牙已经非常重视,城里还有店铺专门制作和售卖牙刷,那时的牙刷大多由骨、角、竹、木等材料制成。在头部钻毛孔两行,用马尾作为刷毛,用这种植毛牙刷刷牙,手指不会接触到牙齿更加卫生。与齿木相比,不仅有弹性也更加便利和耐用,清洁效果还更好。然而这样的牙刷造价昂贵,只有贵族才能销售,普通的老百姓很难用得起。直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驻邦公司把合成纤维尼龙作为刷毛,代替了猪毛和马尾,制作出新一代的牙刷,因此牙刷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价格也更加便宜,牙刷这才成了大路货,飞入寻常百姓家。 |